將光伏發電與儲能系統結合,為工廠提供備用電源,不僅能提高供電可靠性,還能帶來經濟效益和環保價值。下面華紐電能為大家詳細介紹下。
光伏發電: 利用工廠屋頂、空地等安裝太陽能電池板,將太陽能轉化為直流電。
儲能系統: 通常指電池儲能系統(如鋰離子電池、鉛酸電池等),用于存儲光伏產生的多余電能或電網低谷時段的低價電能。
備用電源: 在市電電網故障或停電時,儲能系統(或光伏+儲能)自動切換,為工廠的關鍵負載提供持續電力供應。
1. 光伏陣列: 安裝在工廠合適位置的太陽能電池板。
2. 儲能電池系統:
電池組: 核心能量存儲單元(主流是鋰電,尤其是磷酸鐵鋰電池)。
電池管理系統: 監控電池狀態(電壓、電流、溫度、SOC),確保安全高效運行。
儲能變流器: 核心設備,實現:
將光伏產生的直流電或電網交流電整流為直流電給電池充電。
將電池儲存的直流電逆變為交流電供負載使用。
并網/離網模式無縫切換。
功率調節(PCS)。
3. 智能控制系統/能源管理系統:
協調光伏、儲能、電網、負載之間的能量流。
設定運行策略(如自發自用、削峰填谷、備用電源模式)。
監控系統狀態,故障告警。
4. 自動切換開關: 在市電斷電時,自動將關鍵負載切換到儲能系統(或光伏+儲能)供電;市電恢復后,自動切回。
5. 關鍵負載配電柜: 連接需要保障供電的關鍵設備(如生產線核心設備、控制室、消防系統、應急照明、服務器等)。
正常狀態(市電有電):
光伏發電優先供工廠負載使用。
多余的光伏電給電池充電。
電池也可在電網低谷時段充電(利用低價電)。
電池可在電網高峰時段放電供工廠使用,減少高價電費(削峰填谷)。
關鍵負載由市電或光伏/儲能供電。
異常狀態(市電斷電):
智能控制系統檢測到市電故障。
自動切換開關在極短時間內(毫秒級)動作,斷開與電網的連接。
儲能變流器切換到離網模式。
BESS獨立供電: 儲能電池系統開始放電,通過變流器為關鍵負載提供交流電。
光伏+BESS聯合供電(如有光照): 光伏系統在離網模式下繼續發電(需要變流器支持離網功能),與儲能系統共同為關鍵負載供電,延長備用時間。
市電恢復:
智能控制系統檢測到市電恢復正常且穩定。
自動切換開關動作,將關鍵負載切換回市電(或市電+光伏)供電。
儲能系統停止放電,并根據策略轉為充電狀態(光伏充電或電網充電)。
1. 提升供電可靠性:
無縫切換: 毫秒級切換,確保關鍵生產流程、精密設備、數據中心等不中斷,避免停線損失(可能是巨大的經濟損失)。
持續供電: 根據電池容量和負載大小,提供數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備用電力。
2. 降低能源成本:
自發自用: 優先使用光伏綠電,減少電網購電量。
削峰填谷: 在電價高峰時段用儲能放電,低谷時段充電,顯著降低峰值電費和需量電費。
需量管理: 利用儲能平滑工廠用電負荷曲線,降低最高需量,減少基本電費。
3. 增加收入來源:
余電上網: 在允許的情況下,將多余光伏電賣給電網(需關注當地政策)。
4. 綠色環保,提升企業形象:
使用清潔能源,減少碳排放,助力實現“雙碳”目標。
提升企業社會責任感形象。
5. 政策支持:
許多國家和地區對工商業光伏+儲能項目有補貼、稅收優惠或電價政策支持。
1. 負載分析與容量配置:
關鍵負載識別: 明確哪些設備/區域必須在停電時得到保障?(生產設備、控制系統、安全系統、IT服務器等)
功率需求: 關鍵負載的總功率是多少?峰值功率多大?
備用時長需求: 需要系統提供多長時間的備用電力?(1小時?4小時?8小時?) 這直接決定了電池容量大小。
光伏裝機容量: 根據工廠可用面積、日照條件、自發自用目標確定。
2. 電池技術選擇:
鋰電池: (主流選擇,尤其磷酸鐵鋰電池)
優點: 能量密度高、循環壽命長(>6000次)、充放電效率高、維護少、響應快。
缺點: 初始成本較高,需嚴格熱管理。
鉛酸電池: (傳統技術)
優點: 成本低、技術成熟。
缺點: 能量密度低、體積重量大、循環壽命短(300-1500次)、充放電效率較低、維護要求高(需加水)、響應速度相對慢。
其他: 液流電池(適合超長時儲能,成本高)、鈉離子電池(新興技術,成本潛力大)。
3. 系統設計與集成:
并離網切換: 必須確保ATS和PCS的切換快速、可靠、安全(防止孤島運行)。
系統拓撲: 交流耦合?直流耦合?各有優缺點,需根據項目情況選擇。
EMS策略: 優化運行策略(備用優先?經濟性優先?)是發揮系統效益的核心。
安全與防護: 電氣安全、電池防火(消防系統)、環境適應性(溫度、濕度、粉塵)、防雷接地、網絡安全。
4. 經濟性分析:
初始投資: 設備成本(光伏板、支架、電池、PCS、BMS、EMS、ATS、安裝)、設計、施工。
運營成本: 維護費用、系統損耗。
收益: 節省的電費、降低的需量電費、可能的售電收入、避免的停線損失(隱性但巨大)、政策補貼。
投資回收期: 核心考量指標。隨著設備成本下降和電價上漲,回收期在縮短。
5. 政策與并網:
了解當地政策: 光伏備案、并網申請流程、補貼政策、電價政策(峰谷電價差)、余電上網政策。
與電網公司溝通: 確保并網方案符合要求,特別是備用電源模式下的安全隔離措施。
制造業(汽車、電子、化工、食品飲料等)—— 保護生產線,避免停線損失。
數據中心/通信機房 —— 保障服務器和核心網絡設備不間斷運行。
冷鏈物流 —— 保障冷庫、冷藏車充電樁不斷電。
醫院、實驗室 —— 保障生命支持設備、精密儀器。
對供電連續性要求高的任何工廠或園區。
1. 能源審計與需求分析: 詳細評估工廠用電情況、識別關鍵負載、確定功率和備電時長需求。
2. 初步方案設計與經濟測算: 由專業集成商提供初步系統配置和投資回報分析。
3. 現場勘查與詳細設計: 確認安裝條件(屋頂載荷、面積、遮擋、配電室空間等),完成深化設計。
4. 政策申請與并網手續: 辦理備案、并網申請等。
5. 設備采購與安裝施工: 選擇可靠供應商和施工隊伍。
6. 系統調試與驗收: 全面測試系統功能,特別是并離網切換功能。
7. 運維管理: 建立定期巡檢、監控、維護制度。
八、 總結
工廠備用電源光伏儲能系統是一個集可靠性保障、經濟效益提升、綠色發展于一體的綜合能源解決方案。它不再是簡單的“備胎”,而是工廠能源管理的智能核心之一。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持續下降,以及企業對供電可靠性和降本增效需求的日益迫切,這類系統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。
在規劃時,務必找專業的系統集成商進行詳細的現場勘查、負荷分析和方案設計,確保系統安全、可靠、經濟地運行。 這絕對是一項值得認真考慮的戰略性投資。
責任編輯: 瀏覽次
上一篇:漁船光伏儲能系統設計與應用